国产特级婬片免费看_欧美日韩动漫在线视频一区_曰本高清色影视频日本高_国产精品亚洲一区

  • 
    

    
    

      當(dāng)代人的真實,只在“小號”里
      發(fā)布者: 超級管理員 發(fā)布時間: 2021-04-12 已訪問: 905 次

      今天香伯世家兒童家具跟您聊聊小號的話題:

      隨手點開幾個稍有名氣的明星微博,基本上都是廣告宣傳、商業(yè)代言、節(jié)目預(yù)告等官方內(nèi)容,想看看他們工作以外的私人生活、朋友圈子、喜好品位?沒門兒。


      猶記當(dāng)年微博剛開通的時候,他們的微博可都活躍得像如今的“假號”。


      那時,姚晨常常發(fā)微博自嘲、耍寶,經(jīng)常關(guān)注熱點事件、為弱勢群體發(fā)聲,有了“微博女王”的稱號。


      圖片

      姚晨的代表作之一,可以說就是她的微博。/《十三邀》


      在全網(wǎng)都是“找碴兒高手”的今天,如果想看到明星們?nèi)绱嘶钌?、調(diào)皮活潑、真情實感的一面,你只能祈禱他開通了微博“小號”。



      圖片

      從明星到素人,“小號”成了最佳面具


      “小號”是相對于“大號”而言的,“大號”一般是用真實姓名(藝名)注冊,便于粉絲搜索關(guān)注、接廣告、談合作。


      而“小號”一般是同一個社交媒體的另一個賬號,因為常常取一個跟本人風(fēng)馬牛不相及的名字,難以被搜索、關(guān)聯(lián)到,所以可以用來發(fā)表一些“大號”不方便發(fā)表的言論。


      不僅是明星,小號也成了普羅大眾的需求,在同一個社交平臺上擁有兩個或以上賬號的情況并不少見。


      圖片


      明星白敬亭的小號為“別叫他不舉鐵”,大小號互關(guān),很容易被發(fā)現(xiàn)。


      小號分為兩種,一種是不想被發(fā)現(xiàn)的,一旦被扒出來,效果如同“社死現(xiàn)場”。


      別以為扒出小號很難,在無數(shù)次“求錘得錘”的網(wǎng)絡(luò)吃瓜事件中,我們都曾見證過吃瓜群眾的強大功力——只需要一個點贊、一次轉(zhuǎn)發(fā)等蛛絲馬跡,就可以扒出明星的另一個社交賬號,打開吃瓜“新世界”。


      比如歌手金莎就曾在博客開小號,假裝是粉絲留言夸自己。后來博客升級,原本是匿名的留言全部顯示為博主本人留言,才讓大家發(fā)現(xiàn)了她的“自夸馬甲”。


      圖片

      金莎自夸的博客截圖


      只能奉勸一句:互聯(lián)網(wǎng)沒有秘密,有啥想說的還是寫日記吧。


      而另一種小號根本不用扒,當(dāng)事人會用各種方式廣而告之,因為它們是當(dāng)事人想要營造的另一個“人設(shè)”。


      演員林允的微博小號就直接命名為“林允的小號”,絲毫沒有隱藏起來的想法,還在其他社交賬號、站臺活動親自“宣傳”小號,大號和小號之間互動頻繁。


      從此,林允的微博大號就成了專屬廣告墻,一看就是光鮮亮麗、日進斗金的女明星;她的微博小號則有許多隨意發(fā)布的日?;顒?、吐槽、碎碎念,像一個愛美、追星、減肥的鄰家元氣少女。


      圖片

      明星的社交賬號,都是生意


      明星的小號,往往會給大眾一種親切感:原來明星們也在過著和普通人一樣的生活,也會被人氣到后暴躁輸出,也會為芝麻綠豆大小的事開心雀躍。


      雖然仍處于同一個世界,但似乎到了小號里我們就可以戴上一個無形的面具,變身成另一個人,用不同的身份、情感、態(tài)度來表達自己。


      圖片

      有人開一個小號和自己聊天,還用上了情侶頭像



      圖片

      小號的作用

      只有想不到,沒有做不到


      在現(xiàn)實世界里,個體是以人為單位的,而在網(wǎng)絡(luò)世界里,個體卻是以“賬號”為單位的。


      即便是同一個人,也可以在網(wǎng)絡(luò)世界里擁有多個“賬號”。能夠用不同“身份”隨意沖浪,正是小號讓人著迷的重要原因。


      小號可以是一個隱秘又公開的樹洞,釋放不宜示人的負(fù)面情緒。有些負(fù)面情緒,也只適合在小號里消化。


      在朋友印象中歲月靜好、積極樂觀的人,大概也會在沒人認(rèn)識的小號里說一句:“活著真沒勁?!?/p>


      很多人認(rèn)為,只有在小號里才能肆意做自己,而這個“自己”,往往是更真實的、更喪的、更“惡”的。


      小號也給予了普通人進行“角色扮演”的快感,可以用不同身份體會世界的參差。


      你在微信里做一絲不茍的職場精英,也可以在豆瓣做歲月靜好的文藝青年,甚至在微博做八卦爆棚的“吃瓜群眾”,在抖音做自由自在的旅行達人……


      圖片


      還有人連玩游戲都喜歡開小號,當(dāng)大號練到了一定的段位,再另開一個小號虐虐“菜鳥”、和朋友隨便玩玩,不用太看重輸贏,別有一番趣味。


      唯有在小號里,我們不必永遠陽光向上、正襟危坐、字斟句酌,在法律和道德的安全線內(nèi),我們可以用更自在的身份、更隨意的態(tài)度喘息片刻。


      圖片


      當(dāng)代人的悲歡并不相通,還不如躲進只屬于自己的世界里。


      所以,也可以說小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。當(dāng)另一個自我并不合群、消極的情緒不被接受時,我們還可以逃進小號的世界里釋放自己。


      就像著名的“小號達人”魯迅先生,原名是周樹人,他就將小號玩得比大號還出名。經(jīng)常針對尖銳議題發(fā)聲的魯迅,為了避免被秋后算賬,曾用過181個筆名(實際數(shù)量可能更多)。


      因為“換號”太頻繁,反對派經(jīng)常猜不準(zhǔn)哪些文章才是魯迅寫的,成功迷惑了反對派。


      圖片

      據(jù)某網(wǎng)友統(tǒng)計,魯迅曾用過181個筆名


      年代劇《樓外樓》的一個經(jīng)典片段曾在網(wǎng)絡(luò)上引起廣泛傳播。(無史實依據(jù))


      劇情是一個文化程度不高的軍官拿著逮捕令去抓捕魯迅,而魯迅淡定地看了下逮捕令,上面寫著:逮捕“周樹人”。


      所以,他非常淡定地問道:“抓捕周樹人和我魯迅有什么關(guān)系?”


      圖片

      圖/《樓外樓》


      就這樣,這位學(xué)識不高的軍官就被忽悠過去了,魯迅也得以脫身。


      而歷史上,魯迅是否真的因為“小號”而避免逮捕,我們不得而知,但確實有人稱呼他為“魯先生”。


      圖片


      狡兔都有三窟,當(dāng)代人有幾個小號傍身也挺正常吧?



      圖片

      數(shù)不清的小號背后是被壓抑的情緒


      《奇葩說》有一期辯題是:“成年人的崩潰要不要藏起來?”


      經(jīng)濟學(xué)家薛兆豐認(rèn)為:“一個人的情緒穩(wěn)定,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品質(zhì)。在工作的空間里面有隨心所欲的空間,也有自作自受的空間,多一分努力就多一分收獲,少一分克制就少一分回報。”


      在成年人的殘酷世界里,表達真實的情緒很多時候并不會得到欣賞或同情,甚至還會招致旁人的厭惡、遠離。


      圖片

      成年人不得不騙自己。/《奇葩說》


      從小,我們就被教育“不要哭”“要聽話”,漸漸地,我們學(xué)會了隱藏、壓抑自己的情緒,仿佛克制才是成年人最有價值的品質(zhì)。


      幸好,我們還能將殘存的真實情緒投放在小號里,在這里安放真實的自我。


      電影《花樣年華》的最后,梁朝偉飾演的周慕云站在吳哥窟的一扇門旁邊,對著石洞訴說自己的心思,然后用草把石洞封上。


      圖片

      有人說周慕云最后在柬埔寨留下的秘密,應(yīng)該是后悔吧。/《花樣年華》


      沒有人知道他最后究竟說了什么,也沒有人知道他曾經(jīng)發(fā)生過什么故事,只有這個石洞可以為他保守秘密。


      而我們那些無人可傾訴的話,終于也可以在小號里盡情地說了。


  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本篇文章轉(zhuǎn)載自電器大院,如有侵權(quán),請聯(lián)系刪除